政策措施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浙教工委〔2018〕3 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浙艺院党〔2017〕53号)及《中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责任分解表》(浙艺院党〔2018〕13号),结合实际,现就切实深化新形势下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初步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积极努力。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改革与研究为重点,以实践教学为突破点,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按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整体进行推进。

二、深化举措

实施思政理论教研室质量提升计划,把教研室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主要阵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教育引导能力的教师队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全面推动思政理论课建设和改革,努力把思政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探索符合艺术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新模式,努力形成“大思政格局 大文化育人”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品牌。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质量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进一步办好我校思政理论教研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部署,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主动设立直属学校领导的独立二级机构社科部,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教师。

学校落实领导干部听课讲课制度,党委委员、系部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学年至少为学生上1次思政理论课、形势政策课或党课,听思政理论课至少1次;完善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研判制度,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每学期召开1次专题研究校园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准确把握师生思想动态,提出工作对策,落实工作责任;要求思政理论教师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并在会议上作学习交流。

学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必要条件。单列党建与思政专项课题,并在人才培养、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社会考察等方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斜。在保障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均经费不少于 25 元,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

2、教学组织规范有序

学校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关于学分制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浙艺职院[2018]23号)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思政理论课设置为综合素质必修课,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要求开足课时,不挪用或减少课堂教学学时,不得擅自更动。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的最新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周课时2课时,共3学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周课时2课时,共4学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正确认识崇道尊民和尚美精艺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推行中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为40-80人,发掘和运用艺术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3、管理制度逐步完备

严格执行思政课教师资格准入制,建立健全教研室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互评制度、集中命题制度等制度。

建立健全个人、集体、全员备课制度,组织教师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做到个人备内容,专职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大力气,把教材体系有机转化为教学体系。集体备专题,各备课组每周举行 1 次教学例会,集体研究确定各专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课件,统一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全员备方法,教学每月举行一次教学例会,通过微课训练等方式,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根据省委宣传部关于高职高专思政课专任教师的1:550的比例数量要求,着力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合“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设立名师工作室,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罗浩波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指导和参与思政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通过“浙艺名师”选拔计划,重点培养师德高尚、教学优秀、成果突出、在专业领域有影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1-2名省级拔尖教师或中青年教师;通过“浙艺团队”构建计划,建设一支带头能力强、结构优化、整体素质高、教学业绩显著、创作成果丰富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团队;通过“青年助讲”培养计划,完善思政理论课教师职前、职中培训制度;通过“行业实践”强化计划,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类提升培训、实践考察、调查研究、义务支教,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建立课堂教学案例库。积极在我院符合条件的学生工作队伍中选拔优秀教师作为思政课兼职教师,承担与其专业方向一致的思政课教学任务、实践教学指导任务以及学生考核成绩评议工作。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基层一线党员干部、企业家、道德模范、“最美浙艺人”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师,定期到校为学生作报告或指导实践。

拟引进高职称教师,招聘年轻专任教师,确保专职教师在数量、结构上逐步满足思政课专题教学、信息化教学和中、小班授课的需要。

(二)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师素质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把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师德师能,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全力提升教师各方面素质。

1、严格课堂纪律,提高政治素质

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质、教学水平达不到相应课程要求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表率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2、健全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水平

实施“思政理论课听课周”,每年开展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年度课堂评比,将教学质量和水平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建立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指标的日常考核评价机制,互听互评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完善优课优酬制度,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上,撰写优秀思政理论课教案。

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通过培训、访学、教学比赛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育厅组织的主题培训,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提高政治意识、理论水平、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参加新媒体技术运用的培训,能基本掌握网络传播的规律,熟练掌握网络空间的表达方式。每学期培训总学时不低于36学时。

3、加强统筹安排,提高实践能力

加大实践统筹安排力度,形成省内外学习考察、暑期集中备课、基层挂职等多层次的培养体系。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洗礼,国家、省市级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走革命路,重温革命史,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信念的纯洁性。积极投入到各级各类培训工作中,针对小同层次的培训对象,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就业创业、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培训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每年安排社会考察不少于一次,并形成调研报告。

4、重视学术交流,提高理论素养

经常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参加学术性会议,加强与国内同行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开阔视野,拓宽知识。要求教师尽可能掌握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主动克服困难,坚持以刻苦努力、严谨治学的态度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研究内容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重大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研究、大学生思想研究、教育教学法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理论知识的探讨与研究切实提升学术水平,夯实理论功底。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各项课题申报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党建和思政教育研究成果评比活动,推动自身理论再上新台阶。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坚守课堂教学主渠道,着力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实现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学校常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材体系

认真贯彻体现全国统编教材所体现的新理念、新要求,以教材为纲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挖掘突出时代特征和符合我院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院特有资源,围绕“求真、尚美、精艺、修为”的核心追求,把规范的教学体系创造性地转换为生动的教学体系,注重解决学生思想的实际问题,搭建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两种话语体系沟通桥梁,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按照“要精、要管用”的要求,设立优质教学资源库,组织教师编写浙艺校情教学案例,将浙江文化发展史、校史和文艺家故事、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红色资源等编进案例。从社会发展、校园人物故事、网络热点等方面搜集可读性强的案例,编写符合我校师生实际的通俗伦理读物,形成一批有艺术高职院校特点的思政理论课校本辅助教材。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加快建设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贴近学生的教材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推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系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渗透式、情感式、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互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全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新媒体手段,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效果,提高教学课件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特点、专业特色和教学特性,探索思政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意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穿结合融入”教学全过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开辟“时政论坛”,开展“新闻述评”,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拓展生活视野,了解社会现象,把现实生活的实际和思想政治理论观点结合起来。

3、完善考评方式,实现多元考评

完善传统的考核评定方式,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表现结合起来,既注重考核的规范性,又注意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品德养成,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评成绩中加重平时成绩的比例,从出勤情况、课后作业、观演心得、课堂状态、课堂实践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表现,克服考试成绩与能力脱节的现象,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理论社团建设等有机融合,逐步建立课堂互动、社会实践、课程论文与集中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好导向作用。

4、延伸教学空间,做好网络思政

网络空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教学阵地,促使教师注重网络交流平台的运用,通过微课、微博等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创新成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网络上的各种错误思潮。

加强“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编制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着力打造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

5、丰富实践环节,打造浙艺品牌

制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建立与课堂教学相一致的课外教学活动,促进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演出和观摩学习相融合,鼓励思政理论课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学生社会实践。举办学校思政理论课知识竞赛活动,调动我校学生学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百校联百镇”工程,“双百双进活动”,与团委组织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有机结合,让思政教师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堂理论教学融合在实践活动中,每年组织一批教师率学生到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开展蹲点调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开展优秀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

做好嵊泗、江山、遂昌、长兴、松阳、桐庐、义乌、萧山等地结对共建工作,完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尤其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效果。